供樓負擔大 失業80後抑鬱求醫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10/27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7/10/27 10:25

分享:

分享:

樓價持續高企,港人供樓負擔大,有80後女文員購買樓花後,因失業憂慮供不起樓,終致抑鬱,要接受心理輔導;亦有女士放盤後,因見樓價有升無跌,擔心未能再度置業而嚴重抑鬱。

有調查發現,約三分一受訪者表示居住環境對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,當中年輕一群認為有非常大或頗大負面影響的比例,更明顯上升。

房屋問題到底為港人帶來多大困擾?2017年精神健康月研究小組召集人、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,曾有一名30多歲、從事文職的女病人與家人成功購入一個住宅樓花,約一年後,她尚未入伙便失業,要負責約7成供款的她既擔心供不起樓,更需同時兼顧單位裝修及其他雜費,開始出現失眠、精神不振、體重下降、抑鬱等情緒問題,對自己亦失去信心,多次見工均失敗。數月後終於求醫,需接受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,情況才慢慢獲得改善,現已回復正常。

【其他熱話】「高賣低買」 難如願    置業比例跌

另一名已結婚的40多歲女病人,一、兩年前趁樓價高位放盤,圖賺取利潤換樓,惟樓價卻有升無跌,令她未能買入適合單位,擔心日後會成為「無殼蝸牛」,結果持續至少2周失眠,未能休息,精神不能集中而影響工作,求醫時已確診嚴重抑鬱症,需處方藥物治癒。麥指,該名病人最終成功買樓,身心困擾才獲得釋放。

2017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在7至8月期間,委託獨立調查機構透過電話以隨機抽樣方式,成功訪問1,000名15歲或以上市民。結果顯示,3成受訪者認為居住環境對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,當中25歲至34歲群組中,有18.8%受訪者表示居住環境對精神健康有非常大或頗大負面影響,較去年的7.3%,多出超過11個百分點;35至44歲受訪者的比例亦由去年的8.9%,上升至13.3%。

麥永接分析指,近10年住宅樓價及租金不斷上升,但收入卻未有相應提高,相信不少人因無法應付高昂的住屋開支,可能選擇租住劏房,但劏房卻越住越貴,越劏越細,缺乏足夠空間,甚至居於其他條件惡劣或有潛在危險的住所,建議當局正視住屋問題。

調查同時指出,港人今年的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為59.75分,較去年上升3.44分,創3年新高。近2成7受訪者精神健康狀況處於不合格水平(精神健康指數低於52分),比例較去年下跌約5個百分點;與此同時,精神健康狀況處於良好水平(精神健康指數達72分或以上)比例則由去年的22.3%,顯著上升至32.6%。

此外,多間非政府機構下月將聯合舉辦健康精神月,並於下月11日於科學園舉辦Smart心情好生活微型博覽會,展出身心科技產品及介紹最新精神健康資訊,並會舉辦多個工作坊。

【其他熱話】香港跟隨美國加息0.25厘 供樓有否受影響?

【其他熱話】上車後的供樓悲歌 一圖睇晒各區每月按揭供款